Feb 9, 2007 16:58
17 yrs ago
1 viewer *
Chinese term

功理

Chinese to English Medical Medical: Health Care Qigong
功法源于功理,学法必需明理。要练好郭林气功需要学好功理,知理明法,悟中学、学中悟。

功理: 手前推时,劲气由脏腑而出,“内气外放”,经手三阳经而达掌指

Proposed translations

9 mins
Selected

suggestion

我的理解是功理应是指气功起作用的原理。the theory behind this 气功, how this 气功 works. not sure what would be a good translation for this term.
Guess you would become a 气功 master after this translation project.
Note from asker:
I am really trying to learn Qigong now. :D I heard it is good for healing. However, I could not find anyone here who teaches Qigong. I am learning from what I found on the internet. Hope I will not 走火入魔. :p
Something went wrong...
4 KudoZ points awarded for this answer. Comment: "Thanks for the explanation. I get it now. And thanks to surfish for the Qigong information. :)"
+1
46 mins

principles/theories

principles/theories
Peer comment(s):

agree pkchan
3 hrs
多谢晒!
Something went wrong...
1 hr

mechanism of the Qigong

FYI. I also copy some info here:
功理心法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6-07-08 12:20 - 阅读:209 - 评论:0

2005年10月1日18:06:57

修练大雁健身气功的关键

修练大雁健身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的运动,在身心并练,表里兼炼中汲取宇宙之精华,使人体精足、气畅、神旺,从而提高了免疫力,增强了适应力,掌握自我修复和治病救人的能力。大雁健身气功锻炼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功力增长是与修炼的时间、吃苦精神、科学的方法成正比,用简单的公式表示,即:功力=时间+汗水+技巧。在苦心和恒心都具备的同时,科学的方法就是修炼大雁健身气功的关键,这个关键就是动,松,静,定,悟。
一、动中要松
动功是大雁健身气功入门的向导,特别是对于身体有疾病的人想要通过气功修炼达到病愈康复之目的,必须修炼好大雁健身气功动功,。通过科学而对症运动的方式使修炼者尽快地达到体松意静,从而进入良好的气功运动状态气也是治愈一些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良好的大雁气功动功训练,可以有效的使人体达到:活力关节、疏经活血、按摩内脏、平衡阴阳,所以动功在大雁气功修炼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动中求静的必要手段。
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动,有为的松。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人体进行科学地认识了解人体的结构特性,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运动方法。下面根据人体结构分述如下:
肤(皮、肉)宜于摩,肌肤是人体边缘的第一防线,是反映健康状况的镜子,一个人肌肤光泽与否,直接反映健康状况,如祖国医学的望诊。健康的肌肤富有弹性与光泽。从运动手法上来讲,肌肤适宜摩,肌肤越摩越光,体质越健,减缓皱纹的产生和发展。
骨(关节)宜于旋。人体的各骨骼是由各骨关节连接起来的,骨关节是由凹凸的圆弧状相配合而组成人体的骨骼、健壮的骨骼应该骨节与骨节之间配合密切,运转滑利,骨骼饱满。骨节发生病变,一般是骨关节间隙配合不密,运转干涩,并有响声,易产生骨质增生,压迫神经带来一系列的病变 。所以要达到活利关节之目的,根据人体骨骼的特性,骨宜于旋转运动。
筋(韧带、血管)宜于伸。筋在人体上来说,是联络骨骼,舒通气血,产生力量的传递带,强壮的筋骨应该是柔、软、顺、畅,弹性极强的网络。根据筋在人体上的生长特性,运动的方式是伸筋,通过人体的有效伸展,可以达到舒筋活血,壮筋骨的目的,所以筋宜于伸。
脏(心、肝、脾、肺、肾)宜于养。五脏在人体中属于阴,宜静 。五脏之间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之说,因为五脏是人体的气血库。它需要的是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宁静而灵敏的反应。所以五脏需要运动,方法是松缓而静养的运动方式。
腑(胃、胆、肠、膀胱、三焦)宜于蠕。六腑在人体属阳,在性质上属实。六腑之间主要是以畅为快。六腑是人体的后勤部,人体需靠六腑来吸取输送营养给身体各部。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任何部位都要通过一定的蠕动方式进行工作,来完成人体所需。所以六腑的任何一腑都应该畅通无阻,只有六腑功能畅通无阻,才能达到全身经络的四通八达、所以六腑的运动方式适于蠕动。
气宜于调。气遍布到人身的各个部位,一处不到则失荣色,一处太过长疮生痛,我们每天练功养身,实质上是在调气,是通过一定的运动方式使人体之气,濡养人身的五脏、六腑、四肢,从而达到气通血行强身健体之目的。
大雁健身气功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利用调节经络来调节脏腑……
二、入静生智
通过适量的大雁健身气功动功修炼将人体的筋、骨,肌肉、五脏六腑、四肢及身体的各个部位,达到运用自如,松软灵活,体松意静。只有身体上的放松,才能达到思想上的入静。所以松是静的前提。常人没有一刻不在识神纷扰之中中即使闭眼入睡,也往往梦境不断,科学家研究发现发人在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睡眠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浅睡状态,始终在做梦浅只不过多数在醒后就遗忘罢了;只有十几秒钟至多一分钟是真正处于深沉的睡眠态的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轻松自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常人时时刻刻在消耗能量、降低状态,这当然与以“永无止境地提升状态”为特征的大道修炼背道而驰了,古人有感于多数学道、修道之人的失败教训,反复强调“静”的价值,身静则健康无恙,心静则快乐无忧“静”可蓄能。“ 静”可养德,“静”可通灵,“静”可悟道。
大道修炼的内涵,绝非一个“静”字所能覆盖,事实上,有许多人人终生习静,不可谓不明理、不得法,但远未出现大道修炼所特有的成效。有些人甚至因此完全否定人体科学、生命科学中的一切超常现象。

三、入静还要入定
修炼大雁健身气功进入高度入静,才能真正体会出:无念方为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乃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的境界。这也就是静中入定的真实反映,是天人合一,人与宇宙万物气息交流的最佳状态,是从有为到无为,从无为归自然的变化过程。所以只有高度的入静,才能进入入定境界。
修炼界传统观念认为,能达到“定静”的人实在是稀有、难得。确实是这样。有许多人悟了一辈子理,仍然未明了“定”的真意;有许多人修了一辈子功,仍然未感受“定”的法味。从这个意义上讲,“入定”是修炼大道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你的修炼已达到了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而又梦寐以求的高超境地。所以,一旦你真正如定了,确实是可喜可贺。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定”并非“至境”,它充其量只是大道修炼的前提、基础,而非目的、归宿。也可以这样表达:就养生小道而言,“定”确实是“至境”;就度众大道而言,“定”只能算是一个起点!什么是“定”?“定”就是状态的维持!修炼群体呈金字塔形:塔尖人物为大道修炼者,以提升状态为特征;塔中人物为普通锻炼者,以维持状态为特征;塔底人物为一般老百姓,以降低状态为特征。因此,即使有人已达到入定三天三夜的境地,也不能够狂妄自大,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其实,那不过是“入定”而已,那不过是“维持状态”而已,那不过是“大道修炼的第一步”!
四、入定生慧
大雁健身气功修炼到一定的层次,就会彻悟,这一境界的关键就在入定上,在入定的这一时刻,是人体悟性的一次飞跃发展,一般来说,入静程度越深,入定的现象越多。持续的时间越长,悟的效果越好,对大脑的意志和健脑及接受宇宙信息越准,接受能力也越强。这也就是练气还神,入定的标志。是产生大彻大悟的关键,是修炼大雁气功进高层境界的阶梯。也是修炼大雁健身气功定能生慧的必然结果。
悟是修炼大雁健身气功的核心,只有很好的悟性,才能在修炼中承前启后,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功力步步上升。
古今往来,练功者非常注重悟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中,也就有悟性的含义。
悟性,首先就其字面上讲,就是人的思维过程。但是,在健身中,我认为它是指人们在锻炼到达一定时间后,通过自身在练功中的认识与体会,逐渐通过思维进行揣摩,而得到灵感,这种灵感的积累则成“悟性”,即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过程的加深。
悟性就其分类,我粗略将它分为三大类1、低悟,它是悟性的初级阶段,如初学者偶尔发现或体会到的灵感。2、高悟,是指经过一段时间,较全面地掌握了一些功理,对内功的精髓稍有感触和领悟,这一阶段叫入门阶段.3、彻悟,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之上建立的起来的,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经过漫长的亲身实践而得到对功夫的本质理解,这种本质理解是很有深度与广度的,是将自己的功夫与悟性融为一体,达到得心应手之妙境。当然,达到这种境地的人不多。应该注意的是,在各阶段,自己的悟性都离不开名师的点化,对于想要进入第三阶段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可能是决定你内功深厚的重要因素,所以入门引路需要亲传口授。
悟性是靠实践而来的。悟性的培养并不难,拳打千遍功自成,这里面就包含着悟性的成熟过程,要多实践,要苦练。要外练,也要内练;要练大雁气功功法,也要懂大雁气功功理;要苦思冥想,也要善于向人学习。影响悟性进程的最大障碍是人云亦云,不去亲身体会,或只动形体而不动脑 子。
影响悟性进程的第二个因素是人的德性。道德得道。人的德行修养包括修心、修性、修行。悟性高低与此密切相关,即便你练功练到一定程度,但德行却没有到那一步,你的悟性就出不来,那么你的功夫也就出不来。可见,修德对悟性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关于修德大家知道,天之德性是自强不息,博大宽容,日月才得以运转不灭。地之德性是顺其自然,世间万物才得以生存繁衍。所以修德要做到虚怀若谷,顺其自然,多多与人为善,修德要从各方面下手,提高各方面的涵养程度。这样,悟性就会随着修德的加深而加强。
悟性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不可急于求成。
(五)总结

正确理解和运用动、松,静、定、悟之间的关系,在练大雁健身气功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以动为主,以松为辅,要在动中尽量做到一动全身无处不动,全身运动到了,松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到了中级阶段主要是以静为主,以松为本,先做到一松全身无处不松,进而达到一静全身无处不静的状态,为入定生慧奠定基础。到了高级阶段要以悟为主,悟能生慧,开发人脑的功能,所以动生松、松生静、静生定、定生慧。
入静生智,入定生慧。入静是前提,生智是目的;入静是基础,生智是归宿;入静是原因,生智是结果。同理:入定是前提,是基础,是原因,而生智则是目的、归宿、结果。换句话说“入静”“入定”只是方式、方法、手段、途径,而绝不是修炼目标本身!
那么,“入静生智”与“入定生慧”有何区别于联系呢?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在于:“入静生智”是低层次的,是识神主事,目标是实现显意识的满足。为什么“入静”能“生智”、“入定”能“生慧”?原因是,在修炼大雁气功中,修炼者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促进了显意识与潜意识的清静灵明,便出现了程度不同、层次不同的“智”与“慧”。泰力 更多精彩请登陆www.dyqg.com.cn

You can find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at www.dyqg.com.cn.
Something went wrong...
Term search
  • All of ProZ.com
  • Term search
  • Jobs
  • Forums
  • Multiple search